黑龙江漠河再次呈现壮观的极光美景
2025-01-04
202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黑龙江漠河再次上演了一场极光盛宴。当天晚上,漠河的天空被梦幻绚丽的极光所点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漠河国家站)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瞬间。在漠河市北极村,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绿色、红色和紫色的极光在夜空中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漠河国家站内拍摄的极光(摄影:程学武)

漠河国家站外拍摄的极光(摄影:岳远桂)
此次极光的自然奇观是由两个太阳活动区(AR3936和AR2932)爆发共同作用引起的。地球磁场因此产生了明显的剧烈扰动,地磁Kp指数达到了约8的特大地磁暴水平。太阳高能粒子激发了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和分子,不同的原子分子谱线产生了不同颜色的极光。
地磁暴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典型表现。当太阳发生爆发时,会伴随日冕物质抛射,每次抛射可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几百到几千米每秒的高速从太阳表面抛出。这些物质携带着巨大的能量,一旦朝向地球而来并命中地球,就会引起地磁场方向和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发地磁暴。这次磁暴Dst指数达到-215 nT。
地磁暴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极光,还可能对高纬度地区的高频通信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无人机、自动农机等依赖电离层的系统,地磁暴也可能带来干扰。
根据漠河国家站的观测数据,地磁场出现了剧烈的扰动,K指数达到了7。此外,电离层扩展F现象也在观测中得到了确认,进一步证实了地磁暴对电离层的影响。随着地磁极的移动,漠河地区的磁纬度逐渐升高,使漠河国家站成为监测高纬度及极区能量传输的重要站点。该站在探测剧烈空间天气变化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未来将为理解地球磁场变化及其对空间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和减轻空间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供关键科学支持,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空间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漠河国家站观测的地磁场剧烈扰动

漠河国家站观测的电离层扩展F现象
2025新年第一天,黑龙江漠河的极光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契机。通过这次事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未来的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场极光秀无疑是一次难忘的视觉盛宴,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