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漠河站将通过增加科学研究及技术合作研究,为仪器观测、维护及数据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以及建立和完善制度等,全面推动和促进科研仪器设施等科技资源对院内外单位的开放共享。
(1)在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建设中,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等单位密切合作,建立激光雷达、高频多普勒监测台阵等观测系统。
(2)继续加强与特提斯构造域国家及科研机构,以及有良好基础的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合作研究,进行地震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3)为仪器设施的观测、仪器维护及维修、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提高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口碑、可行性、便捷性及可持续性。
(4)全面掌握科研仪器设施的工作状况和利用情况,及时对仪器设施进行维护及维修以保证良好运行,科学、合理地统筹仪器设施观测安排及任务,同时联合其他单位仪器设施情况,综合各家所长,发挥同类型及相关仪器设施联合观测优势,提高仪器的利用效率。
(5)认真履行建设、管理和开放共享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开放、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制度,保障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良好运行与开放共享,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和社会监督。
漠河站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成集观测、数据服务、合作研究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示范服务站,推动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观测技术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1)对漠河站建设的地磁、地震、电离层等长期观测站点进行规范化建设,打造成示范性观测站点,并建立观测技术方法及流程标准。
(2)对多元化的地球物理观测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及处理、存档及共享的示范服务流程。
(3)进行多尺度、多学科交叉及融合研究,形成对地球圈层结构探测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的典范。